祝福我的父亲,并询问病情以及后续治疗方案
我父亲,今年70岁,从2,30岁开始乙肝大三阳,大约15年前转为小三阳,期间没有太多有效治疗,吃过些中药。无效。
1. 2011年9月,例行体检、增强CT发现有肝部肿瘤。大约5cm,当时诊断为早期。甲胎蛋白约300.在外科和介入两个方案中,选择介入消融。术后甲胎蛋白降至10以内。坚持每两个月验甲胎蛋白和增强CT
2. 2013年初-3月,甲胎蛋白升至300,增强CT发现原病灶附近有新生,但不清晰,做了pet-ct,排除转移至其它器官。介入科差点做消融,但主任最后决定暂时不做,认为不够清晰,不达到需要手术程度。(这个治疗很有疑问,如果当时做了消融或许对后来有帮助?)
3. 13年6月,甲胎蛋白升至1400,发现原来不清晰地方更清晰,必须做。用了特殊的自费的电极。术后,肝功能不正常,转氨酶130(正常值40以下),在医院打针一周后,转氨酶正常,今天出院。满一个月后再验甲胎蛋白
5. 问题:是否需要备好多吉美?印度版就是4000一个月,在经济可以承受范围内,但副作用太大,未必能承受。
6. 尽管看到甲胎蛋白1400,很不乐观,但目前(或者说过一个月验甲胎蛋白之后)有无更积极手段?例如外科切除、生物免疫之类的?
非常感谢各位。感激不尽!我也尽快把CT片子、结果等上传。谢谢。
另外有医生朋友给我回复如下:
“这是局部复发的原发性肝癌,行两次射频消融术后。
1、能否手术直接切除我不确定,应由很有经验的肝胆外科大夫决定,我估计可能性不大,
否则初始时即可考虑手术。
2、如果非常积极,应该咨询是否可以肝移植,优于直接手术切除,各家中心肝移植指征不
一,如果采用,恐怕至少花费50万以上,而且肝源供体是大问题。
3、生物免疫治疗强烈不建议,浪费钱。
4、如果局部治疗无效,视情况而定,没有广泛转移可以考虑TACE,如果肝内播散性转移或
远处转移多吉美必须考虑尝试使用。
肝癌是目前局部治疗手段最多的肿瘤之一,射频、TACE、肝动脉化疗、粒子植入、外放疗都
有尝试使用。事实上我认为第一次治疗控制的还不错。“
如果该位网友看了我把您的回复帖数,请不要介意。我想咨询意见。谢谢! 请教各位!贴上今年3月、6月的一些结果
检查日期:2013/3/29
年龄:70岁
检查项目:PET/CT全身
临床诊断:肝癌治疗后
检查所见:
空腹6h以上,静脉注射显像剂18F_FDG,平静休息60min后行全身PET及CT断层显像,PET图像行衰减校正及迭代法重建,PET、CT图像行多层面、多幅显示。影像清晰。
肝癌综合治疗后,CT于肝脏第7段见一结节状密度减低影,大小约3.4x3.lcm,其内见斑片状碘油沉积,PET于相应部位末见放射性异常浓聚影。CT于肝脏左右叶内见多个卵圆形低密度影,最大约1.Ox0. 8cm,PET于相应部位未见放射性异常浓聚影。肝脏第3、4、7段见小点状高密度钙化影。肝实质其余部位大小、形态、密度及放射性分布未见明显异常。CT于胆囊内见一结节状高密度影,大小约0.7x0.6cm,PET于胆囊内未见放射性异常浓聚影。脾脏大小正常。胃及十二指肠正常显影。胰腺形态、密度及放射性分布未见明显异常。双肾及双输尿管正常娃影。腹膜后区未见异常浓聚影或明显肿大淋巴结影。腹部内见多个形态不一、条管状、浓淡不一的正常肠管影。膀胱显影正常。前列腺大小、形态、密度及放射性分布未见明显异常。
CT于左侧基底节区见小片状密度减低影,PET于相应部位未见放射性异带浓聚影。脑实质其余部位正常显影。鼻咽部未见放射性异常浓聚影或明显形态改变。颌面部及颈部组织结构、形态及放射性分布未见明显异常。
双肺野清晰,未见异常密度影或放射性异常浓聚影。双侧肺门及纵隔内未见异常浓聚影或明显肿大淋巴结影。心脏及大血管正常显影。
全身骨骼及各关节形态、密度及放射性分布未见明显异常。余无特殊。
诊断意见:
1. 肝脏第7段结节状密度减低影,PET未见放射性摄取增高,考虑为肝癌治疗后处于明显抑制状态,请结合临床追踪复查以排外肿瘤复发的可能;
2. 肝实质其余部位未见明显提示恶性肿瘤的高代谢灶,清结合临床随诊复查:
3. 肝脏左右叶多发性囊肿;
4. 肝脏第3、4、7段钙化灶:
5. 胆囊结石:
6. 左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
7. 全身其他部位未见明显异常。
2013-6-19出院证明
入院情况:患者因”确诊原发性肝癌2年,拟进一步治疗”入院。查体:T:36.5℃P:76次/分R:18次/分
BP:143/89mmHg;神清,慢性肝病面容,皮肤巩膜无黄染,无肝掌、蜘蛛痣,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湿罗音,心率76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浮肿。
入院诊断:1.原发性肝癌介入及射频消融术后随诊检查2、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3.胆囊息肉4.胆囊结石5.右叶肝囊肿6、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7、高脂血症
治疗经过:患者入院后查血常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2. 53 x10^9/L,淋巴细胞绝对值2.34 x 10^9/L,单核细胞绝对值0. 48 x10^9/L,血小板计数142 x 10^9/L,白细胞计数5.48 x10^9/L,红细胞计数4.98 x 10 ^12/L,血红蛋白16lg/L;血沉34mm/h;钾3.7mmol/L,钠133. 9mmol/L,谷丙转氨酶21. 6U/L,谷草转氨酶34. 2U/L,总蛋白82. 8g/L,白蛋白41. 6g/L,球蛋白41. 2g/L,总胆汁酸12. 2umol/L,葡萄糖5.29mmol/L,尿素5.94mmol/L.肌酐73. 3umol/L,总胆固醇7. 36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49mmol/L;甲胎蛋白1310. 00ng/ml,癌胚抗原1.69ng/ml,糖类抗原8. 30U/ml,糖类抗原153:21.11U/ml,糖类抗原199: 13.5IU/ml。
腹部MR示:1.∥肝右叶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术后”病灶大小较前相仿,邻近实质新见片状异常信号及强化影,结合病史,复发待排。2.肝脾包膜下及两侧胸腔少量积液。3.胆囊结石可能。4.肝脏、右肾多发小囊肿,与前相似。5.原左肾小病灶未见显示
06月26日在CT室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肝癌射频消融术,术程顺利,术后给予抗炎、止血、护肝等对症治疗。
出院时情况:患者一般情况可,未诉特殊不适。
出院诊断:1.原发性肝癌介入及射频消融术后复发2、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3.胆囊息肉4.胆囊结石5.右叶肝囊肿6、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7、高脂血症。
出院医嘱:1、注意休息、避免劳累;继续口服抗病毒治疗。
2、定期到我科门诊复查,不适随诊。
2013-6-20
检查部位及方法:上腹部MR平扫+增强
征象描述: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术后∥复查:对比2013-03-20片
肝右后叶S6. S7段交界区见一团块状稍短T1/稍短及稍长T2信号,大小约3.2×2. 8cm,边缘为环状长T信号影,增强扫描该病灶强化不明显,病变显示清晰,大致同前相仿。前片所示上述病灶内侧小结节病灶大小与前相似。该病灶周围新见少许片状稍长Tl稍长T2信号影,边界欠清,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改变。肝内另见多个散在小类圆形长Tl长T2信号影,边缘清楚,增强扫描未见强化,最大的约0.9×1.0cm,较前变化不明显。其余肝实质信号均匀,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异常强化。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血管走形正常,内未见充盈缺损。胆囊不大,内见分隔,并见一类圆形长Tl短T2低信号影,直径约9mmo脾脏、胰腺大小及形态未见异常,信号均匀,未见异常信号影及强化影,主胰管未见扩张,周围脂肪层清晰。右肾实质内见多发小圆形长T1长T2信号影,边缘清楚,最大者约0.7X0.9cm,增强扫描未见强化,较前未见明显变化;原左肾内病灶未见显示。双侧肾盂肾盏系统无扩张。肝门及后腹膜区未见肿大淋巴结影。肝脾包膜下及两侧胸腔仍见少许长T2倍号影。,
诊断意见:
1.“肝右叶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术后”病灶大小较前相仿,邻近实质新见片状异常信号及强化影,结合病史,复发待排。
2.肝脾包膜下及两侧胸腔少量积液。
3.胆囊结石可能。
4.肝脏、右肾多发小囊肿,与前相似。
5.原左肾小病灶未见显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