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是慢病不可怕 发表于 2016-9-29 13:44:02

不可忽视的EGFR基因突变——找对靶点用对药

       随着“精准医学”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基于病理学的治疗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肺癌治疗的需求,个体化治疗正成为新的主导趋势,即根据肺癌患者是否存在基因突变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新加坡泰和国际肿瘤医院中国办公室的就医顾问针对肺癌EGFR靶点进行了讲解。

       从分子水平上看,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突变是非小细胞肺癌重要的驱动因子,我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EGFR突变率达30%以上。不吸烟、女性、腺癌患者中比较多见,约有50%左右的突变率。

       正常EGFR基因对控制多种细胞的生长不可或缺,从它的名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就可以看出,它对表皮生长非常重要,如果没有EGFR信号,我们皮肤受伤后就无法正常愈合。但在通常情况下,EGFR的作用都是短期的,且受到严密控制的,它在行使完功能后(比如促进伤口愈合),就会被关闭。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它会产生突变,持续活化,无休止地刺激细胞生长,最终导致癌症发生,乃至转移。   

       EGFR的突变分为几十种亚型,但最主要是两种:第一种是L858R,也就是EGFR蛋白的第858个氨基酸从L突变成了R;第二种是“19号外显子缺失”,也就是EGFR蛋白中负责抑制它活性的一部分被切掉了。这两种突变占到所有肺癌EGFR突变的90%,因此如果病人被诊断为EGFR突变肺癌,那多半就是这两种突变之一。

       目前EGFR突变的检测步骤包括标本获得、DNA抽提、EGFR突变检测和结果分析。检测方法包括DNA测序、ARMS(突变扩增阻滞系统)及其它如DHPLC(变性高效液相色谱)等。几种方法各有优缺点,目前对于哪种方法更具优势尚未达成共识。
  
       DNA直接测序法应用广泛,可检测已知的突变和未知的突变,但对标本的肿瘤细胞含量要求较高,一般要求标本中肿瘤细胞的比例在50%以上,至少不低于30%。基于实时荧光定量PCR基础上的方法(如ARMS法)较直接测序法更加敏感,可检测样品中1.0%~0.1%的突变基因,更适合用于肿瘤细胞含量较少的小标本检测。
   
       ARMS方法操作简单,是目前临床上较常用的方法之一,但只能检测已知的突变,且标本需进行预处理,检测费用较高。

       如果病人确实被诊断为这两种主流EGFR突变,那就是使用第一代EGFR靶向药物的最佳人选。针对EGFR的第一代靶向药中最有名的是易瑞沙(Iressa)和特罗凯(Tarceva)。中国患者用易瑞沙较多,因其可及性高,但多数病人都会在用药1到2年左右,出现抗药性,肿瘤可能开始反弹。

       由于第一代药物都是可逆性抑制剂,研究人员猜测不可逆抑制剂能否改善耐药情况,于是,第二代EGFR抑制剂应运而生,代表产品是阿法替尼(afatinib)。阿法替尼是目前唯一已证实的可以改善19外显子缺失突变患者总生存的一线药物,并且在头对头试验中打败了厄洛替尼,被批准用于鳞癌的二线治疗。

       每个病人对第一代药物产生抗药性的原因不尽相同,但是超过一半的病人是因为EGFR基因又产生了一个新的突变:T790M,就是EGFR蛋白的第790氨基酸由T变成了M,这个突变直接导致第一代药物失效。第三代EGFR抑制剂的研发就轰轰烈烈地开始了。其中,阿斯利康的AZD9291于2015年11月获美国FDA批准用于T790M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对于一代EGFR抑制剂耐药的患者有效率可达59%,显现出强有力的生存获益的可能。

_WVbBi 发表于 2016-9-30 15:05:24

第一次看到三种典型EGFR突变的详解,受教了!

把人留住 发表于 2016-9-30 15:46:55

详尽易懂的讲解真好,谢谢!

吉他手 发表于 2016-9-30 16:19:19

感谢!学习了很多!

江州司马 发表于 2016-10-5 00:24:03

终于搞懂了!感谢

淄博不锈钢 发表于 2016-10-5 07:54:29

受益了,谢谢

linzi201509 发表于 2016-10-6 01:54:19

终于能够详细的看了一次,原来都不怎么懂。慢慢来吧,希望我也能够想你们一样。变得越来越好。谢谢!

癌是慢病不可怕 发表于 2016-10-9 09:23:46

谢谢大家的支持,我也从你们的文章中找到了很多要知道的知识。

ckit 发表于 2016-10-9 09:47:57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不可忽视的EGFR基因突变——找对靶点用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