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肝癌肿瘤标志物
北京协和医院肝脏外科通过在国际上率先完成的超过4000例的大样本、多中心、多种族的高尔基体跨膜糖蛋白73(GP73)系列相关研究,证实GP73是肝癌早期诊断和术后复发病情评估的理想血清标记物,敏感性、特异性远高于40年前问世的甲胎蛋白(AFP),二者联合检测将大幅提升肝癌的诊治水平。肝外科毛一雷教授等的论文发表在国际著名杂志GUT今年第12期上,引起国际广泛关注。南昌市第三医院核医学科余永波研究组测定了肝癌高危人群GP73和AFP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发现GP73对肝癌的敏感度为74.6%、特异度为97.4%;同组患者AFP对肝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8.2%和85.3%,提示GP73在肝癌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上均远高于AFP。而将GP73和AFP联合检测后,敏感度、特异度提高到89.2%和85.2%。研究通过肝癌组与健康组的对照,国际上首先确立了GP73的正常值为1.2(0.9~1.7)相对单位,肝癌组血清
GP73平均值为14.7(8.9~29.4)相对单位,远高于健康对照组,且与肿瘤个体的大小无关。
非常有意思的是,研究组在国际上首次前瞻性地对肝癌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等的连续观察表明,患者GP73水平随着肿瘤切除而下降,术后14天跌到谷底;当肿瘤复发后GP73亦开始反弹,这一发现揭示了GP73在肝癌患者的术后随访和复发监测中的明确意义。
本研究支持了乙肝病毒感染是肝癌的重要致病原因。大样本数据显示乙肝病毒携带者和肝硬化患者的GP73值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但一般均小于5相对单位,明显低于肝癌患者。暗示GP73在监测患者从携带乙肝病毒发展到肝硬化,最终发展为肝癌的整个疾病进程中的重要意义。
研究组还首次检测了与肝硬化/肝癌无关的胃癌、食道癌、结直肠癌、胰腺癌、肾癌、膀胱癌、肺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14种临床常见癌症的GP73值,结果证实GP73在其它良、恶性肿瘤中尽管有轻度升高,但增高值远远低于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证实GP73为肝癌的单一肿瘤标记物。此外,协和肝外科还联合医科院基础所成功合成了自己的GP73单克隆抗体,为今后临床推广打下了良好基础。
毛一雷教授指出,GP73的出现要归因于近年来蛋白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进步。GP73和AFP联合检测可提高肝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水平。该研究组正在计划一项更大的、长期的研究,联合应用GP73、AFP和影像学手段对高危人群进行监测、随访,希望能达到早期发现肝癌、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从而减轻我国该方面的经济和社会负担。 肝癌检测的敏感指标——α-L-岩藻糖苷酶(AFU)
AFU是是对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检测的又一敏感、特异的新标志物。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U活力显著高于其它各类疾患(包括良、恶性肿瘤)。血清AFU活性动态曲线对判断肝癌治疗效果、估计预后和预报复发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甚至优于AFP。但是,值得提出的是,血清AFU活力测定在某些转移性肝癌、肺癌、乳腺癌、卵巢或子宫癌之间有一些重叠,甚至在某些非肿瘤性疾患如肝硬化、慢性肝炎和消化道出血等也有轻度升高,在使用AFU时应与AFP同时测定,可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有较好的互补作用。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消化肿瘤科肖健存
-----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消化肿瘤科,肖健存 血清铁蛋白是人体内分子量较大的蛋白,它对体内铁的转运、贮存以及铁代谢调节有着重要的作用,铁在人体内的主要形式。它主要分布于肝,脾,骨髓组织及其他组织细胞中。目前血清铁蛋白作为一种非特异性标志物在临床广泛应用,它的增高可见于肝病,肿瘤,血液疾病和一些炎症性疾病等多种疾病,对一些疾病的辅助诊断和治疗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血清铁蛋白升高的患者中消化系统疾病排名第一,而各种肝病又占消化系统疾病的第一位,其原因为肝脏含铁蛋白约占体内贮存铁的1/3,而血循环中的铁蛋白又被肝细胞清除,所以肝病可造成血清铁蛋白明显升高。
肿瘤疾病铁蛋白多异常增高,其机制为恶性肿瘤细胞合成铁蛋白量增加或存在清除障碍;另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许多致癌理化因子可直接或间接干扰动物和人体铁代谢,使铁排出减少,积蓄增加。所以铁蛋白近年来常作为肿瘤辅助诊断指标而越来越被重视。通过分析可知肿瘤疾病中铁蛋白多异常升高,浓度多大于1000ng/mL,所以临床上对于铁蛋白异常升高者一定警惕肿瘤性疾病。另外近年来研究发现铁蛋白与肿瘤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手术、放疗或化疗后肿瘤好转时铁蛋白下降,恶化时升高,所以可以用铁蛋白作为疗效和病情判定的有效指标。另外国外Brea等研究发现,铁蛋白除了反映机体总铁量的贮存情况,它还是一个急性相的反应物,在诸如感染、炎症及其它各种应激下均会升高,从而在一些炎症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和各种外伤性疾病中铁蛋白均会增高,但一般仅轻度和中度升高。总之血清铁蛋白增高可见于很多疾病,是一种非特异性标志物,但如血清铁蛋白明显增高则对肿瘤和各种肝病的诊断和治疗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GGT的同工酶GGTⅡ对诊断原了性肝癌较具有特异性,出现比较早,与AFP水平无关。可先于超声和CT的影响学改变。在小肝癌的阳性率为78.6%,肝癌的阳性率为90%,特异性97.1%,在AFP阴性的肝癌中阳性率也可达72.7%,故有早期诊断价值。
原发性肝癌时GGTⅡ与AFP水平探讨
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检验科李洪臣黑龙江省抚远县医院内科曲灿霞对23例临床已明确诊断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GGTⅡ与AFP测定,其中20例出现特异性区带,GGTⅡ出现率为86.9%,而AFP升高者10例,阳性率仅为43.4% 甲胎蛋白 (alpha-fetoprotein, AFP) 是一种单链糖 蛋白。 1970 年 Purves 对肝癌患者血清作凝胶电泳时 最先观察到
AFP 有不同的迁移率, 因此提出甲胎蛋白 异质体 (alpha-fetoprotein variants) 这一概念 。随着〔1〕 2 甲胎蛋白异质体
(AFP-L3) 检测的临床意义 AFP 属于胚胎性蛋白, 是应用最广泛的肿瘤标志 物。大量研究证实, AFP 分子的糖链异质性与其组织 器官来源有关,
不同生理病理状况可产生不同糖链结 构, 并且具有肿瘤特异性。血清总 AFP 所含 AFP-L1 来 自良性肝病, 占其主要部分; AFP-L2 来自孕妇; 而 AFP-L3 则为肝癌细胞特有, AFP-L3 >15%即可诊断为 原发性肝癌。AFP-L3 诊断肝癌的敏感性为 96.9%, 特 异性为 92.0%, 准确性为 95.5%〔4〕。
AFP-L3 值与总 AFP 值无相关性, 是独立于总 AFP 值的肝癌诊断因子〔5〕, 是 目前公认的肝癌鉴别诊断和早期诊断的指标, 具有非 常重要的临床意义〔6〕。 3 甲胎蛋白异质体的检测技术 测定 AFP-L3 常用的方法, 是根据 AFP 异质体对 植物凝集素 (如小扁豆凝集素 LCA、 刀豆素 ConA 或 豌豆凝集素 PSA) 结合能力的不同进行分离, 然后应 用免疫学方法进行定量测定。经典免疫技术 (免疫荧 光技术、 放射免疫技术及免疫酶技术) 的不断发展, 使 生物化学及其相关分析技术的发展, 研究人员发现不 同来源的 AFP, 其糖链的组成和构型存在差异。不同 的植物凝集素能够特异性地识别一定的糖基, 并与之 结合。根据与外源性凝集素亲和性的不同, 可对 AFP 的来源作出判断。 Taketa 等 〔2〕 发 现 原 发 性 肝 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患者血清中 AFP 与小扁豆素 (lens culinaris agglutinin, LCA) 结合后, 电泳分成三带, 依次 命名为 AFP-L1、 AFP-L2、 AFP-L3, 即 LCA 非结合型 (AFP-L1、 AFP-L2) 和 LCA 结合型 (AFP-L3) 。对比分 析显示 HCC 患者 AFP-L3 比率比其它良性肝病患者 明显升高。现通常把与小扁豆素结合的 AFP-L3 称为 AFP 异质体, 它是新一代的肿瘤标志物 。
〔3〕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药学院,
血清AFP异质体 肝癌和肝炎中的AFP的蛋白部分相同,但两种情况下其糖基化过程存在差异,故形成不同糖链结构的AFP分子,通常将能与某些外源凝集素(如小扁豆凝集素或刀豆素A等)结合的AFP称为AFP异质体,PHC患者的AFP异质体在总AFP中比值常增高。
(1)检测方法:较常用的是亲和交叉免疫电泳放射自显影法。灵敏度达100μg/L。
(2)参考范围:非肝癌者小扁豆凝集素(LCA)结合型AFP比值(AFP异质体)一般小于25%。
(3)临床应用价值:近年来,国内外对AFP异质体作了许多研究,认为具有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肝细胞癌、转移性肝癌、胚胎细胞瘤和良性活动性肝病均可合成AFP,但其糖链结构不同。由于HCC患者血清的岩藻糖苷酶活性明显增高,使其AFP岩藻糖基化.在与外源凝集素反应时,表现出不同的亲和性,从而分出不同的AFP异质体。常将人血清AFP与小扁豆凝集素(LCA)进行结合反应,其检测方法如上所述;也可将其与刀豆素A(ConA)进行结合反应,则其AFP分为ConA结合型和ConA非结合型。
1)AFP异质体用于鉴别良恶性肿瘤:许凯黎等报道59例PHC患者,其LCA结合型AFP的比值为(52.3±19.0)%,除3例外均大于25%;而40例肝炎患者为(10.5士4.5)%,均小于25%。Aoyagi等报告83例PHC和51例良性肝病患者,LCA结合型AFP比值分别为(45±33)%和(3±5)%。
良性肝病和脐带血清中大部分AFP属LCA非结合型;HCC产生的AFP其LCA结合型增高,卵黄囊肿瘤和转移性肝癌的AFP也主要为LCA结合型。但是,HCC患者以及脐带血清、肝硬化患者,其AFP以ConA结合型占大部分,而卵黄囊肿瘤和转移性肝癌患者,其AFP以ConA非结合型占比例更高(常常为50%或更高)。因此,可用LCA结合型比例高低来鉴别良性肝病与肝癌,用ConA结合型比例高低鉴别原发性HCC与转移性肝癌。
2)AFP异质体有助于早期诊断:涂振兴等报道,在I期HCCAFP<400μg/L的HCC和瘤体直径≤5cm的小肝癌中,AFP异质体(LCA分型)的阳性率分别为74.1%、71.4%和79.5%。病期早晚、血清AFP浓度和肿瘤大小都不影响AFP异质体对肝癌的诊断。
(4)检测方法评价:亲和交叉免疫电泳放射自显影法灵敏度高,经过国内外学者的不断改进和摸素,此法已成为一个标准化的方法。但其操作仍过于繁琐,且需特殊装置和材料。 本帖最后由 HLS2 于 2017-7-26 23:26 编辑
脱羧凝血酶原(DCP)
【单位】微克/升(μ g/L)。 【正常值】血清 RIA 法:低于 300 微克/升。
【临床意义】为一种肝细胞癌的肿瘤标志物71%肝癌患者脱羧凝血酶原(DCP)浓度升高其特异性也较甲胎蛋白(AFP)为好两者联合测定可提高诊断和随访检查的准确性。另外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转移灶等很少有血清脱羧凝血酶原增高的。
PIVKA-II是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II诱导产生的蛋白,又称脱-γ-羧基凝血酶原(DCP),是一种异常形式的凝血酶原,可出现于维生素K缺乏或HCC患者的血清中。
有研究表明,除HCC之外肝病患者的血清PIVKA-II水平轻度升高,但HCC患者的血清PIVKA-II水平却显著升高。采用PIVKA-II>40
mAU/mL的界值,用于诊断HCC,临床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8.16%和95.93%,综合准确度高达71.63%。HCC患者血清中的PIVKA-II的阳性率为55%,高于AFP
45%的阳性率。PIVKA-II与AFP并无相关性,二者对诊断HCC具有互补性,联合二者用于辅助诊断HCC,灵敏度可提高至71%。
在日本,HCC的病因包括HCV感染、HBV感染和其他原因,分别占的72%、17%和11%。根据日本HCC临床实践指南的推荐,对于慢性HBV、HCV感染或肝硬化患者等HCC高风险人群,建议应用肝脏超声检查、甲胎蛋白(AFP)和PIVKA-II水平检测进行HCC的监测,每6个月复查一次;对于HBV或HCV肝硬化患者等极高风险人群,则应将间隔缩短为每3~4个月。此外,指南建议最好每6~12个月进行CT或MRI检查;对于超声检出的肝脏新发结节,应通过MRI或CT检查进行鉴别诊断。如果AFP阳性,可进一步检测其异质体AFP-L3,如果AFP持续阳性或AFP-L3>15%或PIVKA-II>40
mAU/mL,应进行MRI或CT检查。日本是最早将PIVKA-II写进HCC高危人群监测指南的国家,开世界之先例。
PIVKA-II血清半衰期约40~72小时,比AFP短3~5天,能更及时反映HCC的疗效。随访HCC患者治疗后AFP和PIVKA-II水平,发现治疗后PIVKAII水平恢复正常组其5年及长期生存率比异常组明显提高,与监测AFP水平变化相比,PIVKA-II用于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更高。另有研究表明,经外科手术切除等治疗后,PIVKA-II水平降低并维持低水平者HCC复发风险显著降低,其对于HCC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显著高于AFP。在肝脏移植的HCC患者中,移植前PIVKA-II水平低的患者,HCC复发的比例低,患者存活率较高。
同工铁蛋白(AIF):同工铁蛋白在肝癌时由于肝癌细胞合成增多,释放速度加快故对肝癌诊断有一定意义。正常人为16~210μg/L300μg/L为诊断界值,
肝癌患者72.1%超过此值,假阳性为10.3%,
AFP阴性或低浓度AFP肝癌阳性率66.6%,
<5cm的小肝癌阳性率62.5%。 HLS2 发表于 2017-4-30 13: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同工铁蛋白(AIF):同工铁蛋白在肝癌时由于肝癌细胞合成增多,释放速度加快故对肝癌诊断有一定意义。正常人 ...
你好,能帮我妈看该怎么往下走我妈是丙肝引起肝癌16年3月发现4x4Cm三处,印板多吉美一年今年3月CT长6x7cm另外二处变化不大,换7O80丫L药l2mg每天二十天白蛋白从36降到27,血小板从67降到3o,现停药输二天白蛋白打白介素11,现脚肿消了。现在不知怎么办是继续靶向药,用什么?还是做介入控制病灶?又怕介入伤肝功。请帮我参考指导。叩谢拜托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