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6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办,广东省临床试验协会/中国胸部肿瘤协作组,广东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肺癌研究所联合承办的第17届中国肺癌高峰论坛在线上隆重召开。本次会议邀请到多位国内肿瘤学领域顶级专家出席和参与,聚焦“不可切除局部晚期 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起始治疗”,对当前热点进行探讨、归纳、总结,展望未来肺癌临床研究的发展。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不可切除局部晚期和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其中的50%-60%。如何制定规范的起始治疗策略,紧密关系到患者的预后。
与会专家们针对非手术肺癌首选全身治疗共达成九项共识并在会议中由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进行了详细讲解。
非手术肺癌首选全身治疗专家共识
在讲述专家共识之前吴一龙教授先谈起了目前上市的基于生物标志物(biomarker)的肺癌靶向药物。表格中强调出已在国内上市的药物,可供患者参考选择。
共识一:
随着越来越多肺癌驱动基因的发现和相应特异治疗药物的上市,推荐采用高通量的检测方法一次性发现可靶向的驱动基因并一线使用相应的靶向药物治疗
针对共识一吴教授讲到非小细胞肺癌与其他肿瘤最大不同在于治疗的精准性。而精准治疗的关键在于对靶点的检测。通过一种手段,来一次性检测到所有靶点,这种手段可以是多重的PCR,也可以是二代NGS,但目前仍需更多的研究。
共识二:
随着同一情况下可选择的药物和方法越来越多,需要建立一个兼顾疗效、安全性、生存质量和补偿机制的综合评分系统,以让患者得到较为理想的治疗价值
吴一龙教授借鉴2016年ASCO国外专家提及的一个概念——肿瘤治疗价值。肿瘤病人从治疗中获得的收益与付出费用的相对关系,即效能,是肿瘤治疗价值核心!
针对中国的胸部肿瘤的评分系统——CTONG评分系统。将有效性、安全性、生存质量和补偿机制放到一起,其中有效性和后续治疗所占权重最大,意味着通过该评分可以为病人提供真正有效的治疗。
按照上述制定的评分体系,吴一龙教授对EGFR靶点的药物优先治疗推荐进行了效能评估,提出符合国情考虑患者综合利益的用药推荐。
对于EGFR靶点治疗的除了单药外还涌现出了几种联合治疗的方案,比如吉非替尼与AC化疗的联合、厄洛替尼与雷莫卢单抗的联合(刚获FDA批准)。
遗憾的是在针对EGFR突变的交叉治疗中仅在PFS上获得效益,很难达到OS的统计学差异。
吴一龙教授针对19、21突变患者以及脑转患者给出几个用药推荐。
共识三:
需要细分EGFR敏感突变的两个亚型(exon 19Del和exon 21 L858R)和是否伴有脑转移,分别给与不同的治疗:
对于19突变的患者,优先推荐奥希替尼和阿法替尼
针对21突变的患者,优先推荐达克替尼、厄洛替尼+贝伐单抗、埃克替尼
对于脑转移的患者,优先推荐奥希替尼和埃克替尼。
共识四:
对于ALK融合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推荐Alectinib为初次治疗的首选药物
优先推荐阿来替尼(Alectinib)治疗ALK融合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阿来替尼成为历史上首次突破5年的中位生存的药物,成为王牌药物。按照肿瘤价值CTONG评分核算比较,优先推荐阿来替尼。塞瑞替尼750mg居中,期待450mg随餐数据。
共识五:
基于综合评分系统评分,对于驱动基因阴性,PD-L1≥50%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首次治疗优先推荐Pembrolizumab(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也可考虑Pembrolizumab联合化疗
共识六:
不论PD-L1表达如何,对于驱动基因阴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首次治疗优先推荐Pembrolizumab联合化疗
对于驱动基因阴性的晚期肺癌患者,我们目前以免疫为基础的治疗为主,单免、化免、双免。直接说结论,对于PD-L1≥50%的患者,优先推荐K药单药,也可以使用K药+化疗。无论PDL1表达阴性阳性,对于驱动基因阴性的所有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优先推荐K药+化疗。
共识七:
不可手术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优先推荐同期化放疗后Durvalumab(度伐利尤单抗)巩固维持治疗;
共识八:
Ⅳ期小细胞肺癌,首次治疗优先推荐PD-L1抑制剂联合EP方案化疗
D+T的联合治疗中T似乎没有显现出作用。
对于晚期SCLC,K/O/I/T四药的数据并不能令人满意。因此可以说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是属于PD-L1单抗的天下,PD-L1单抗+EP是晚期小细胞肺癌的优先推荐。
共识九:
在综合评分的基础上,仍需结合每一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如PS状态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进行精细化管理
吴一龙教授特别强调要对每个病人作出正确评估,才能选择最好的治疗方案,给予精细化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