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masteel 于 2015-1-24 12:43 编辑
$ A j8 g4 {( q2 d
+ W# n2 _ b: d! j$ _6 m( X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此种障碍症候群集中表现为肺淤血、腔静脉淤血。根据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的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 {3 d& s/ ^" a L. ~
6 [; q# o0 p+ T
别称:心衰,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不全,心脏衰弱,心收缩不全
3 `( V) v/ \6 s, O3 A8 f英文名称:heart failure
: Q) b& W1 |* _0 P2 u就诊科室:心内科
1 l( L4 z- o- ?' V" S% P3 a! C常见症状:呼吸困难,乏力,液体潴留 J9 i8 G; y8 Z& d/ \
6 X9 e& D7 i- U! \# {- k
$ E! u: n0 l( t/ b6 o病因:是由于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造成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 G2 k8 a f( w! C
( r/ P' N9 o: u/ u3 X. U: ^$ G) J$ O k
分类* O/ n! w1 M& \; u- T4 r
$ I7 G% W/ K& m& J5 w; \1.急性心力衰竭
: l+ q* f7 u: |5 |6 i# p3 n4 O) p/ u0 Z
是指急性发作或加重的左心功能异常所致的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脏负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骤降、肺循环压力升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循环充血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并可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综合征,以左心衰竭最为常见。急性心衰可以在原有慢性心衰基础上急性加重或突然起病,发病前患者多数合并有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可表现为收缩性心衰,也可以表现为舒张性心衰。急性心衰常危及生命,必须紧急抢救。
" j- }) a) j8 q1 l% t
0 t* W0 W2 N: @2.慢性心力衰竭
) v- x5 }3 B7 a& e8 e/ J( N9 ]7 H Q2 O
是指持续存在的心力衰竭状态,可以稳定、恶化或失代偿。5 F7 f2 Q ?$ P/ g
5 t3 b' y/ J$ b4 E5 b4 ?临床表现3 }5 W4 F5 x' E! e9 _
+ \2 E4 z; M& F5 v
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和液体潴留(肺淤血和外周水肿)。
' @% E9 c% r& a* G2 s) {0 X% O4 J* S* R: q0 h2 o. r
1.急性心力衰竭3 Q) f2 X: r1 g$ t
6 C, C0 f6 Z; |& W; W8 W- L+ }(1)早期表现 b% @! E" q" e/ e; a) D
! X. b- T, `1 ^: D左心功能降低的早期征兆为心功能正常者出现疲乏、运动耐力明显减低、心率增加15~20次/分,继而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高枕睡眠等;检查可见左心室增大、舒张早期或中期奔马律、两肺底部有湿啰音、干啰音和哮鸣音,提示已有左心功能障碍。
, Q& ?% h. i5 ?
: I, G) Y) M/ r5 S) x(2)急性肺水肿9 q0 D+ r3 T9 [! f( x
* F+ H2 J! f6 c" U8 L+ [+ O
起病急,病情可迅速发展至危重状态。突发的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喘息不止、烦躁不安并有恐惧感,呼吸频率可达30~50次/分;频繁咳嗽并咯出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心率快,心尖部常可闻及奔马律;两肺满布湿啰音和哮鸣音。
6 W2 A: ~5 S! k; M* {) y& Q8 O8 |0 m* m( ~' Z
(3)心源性休克9 Z3 U! ]& I5 A$ ~ {, ^9 p
) f+ l O) ?7 }& M- V8 Z1)低血压持续30分钟以上,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或原有高血压的患者收缩压降低≥60mmHg。
% s+ p2 Q; k/ r7 a) \" q
' n6 i! d* B- q! x8 P6 e2)组织低灌注状态①皮肤湿冷、苍白和发绀伴紫色条纹;②心动过速>110次/分;③尿量明显减少(<20ml/h),甚至无尿;④意识障碍,常有烦躁不安、激动焦虑、恐惧和濒死感;收缩压低于70mmHg,可出现抑制症状,逐渐发展至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6 K" }6 n9 o. i6 p) I b/ v2 z. N6 h: B, C
3)血流动力学障碍PCWP≥18mmHg,心脏排血指数(CI)≤36.7ml/s.m2(≤2.2L/min.m2)。
/ L* W7 w" @" S' ?. Y$ ]5 p |, G0 y% n1 W
4)代谢性酸中毒和低氧血症: H* k7 [4 U4 U4 C9 k" f4 j
) Z( \0 B5 O* w0 i
2.慢性心力衰竭2 s1 l; g: N3 _" y7 ^( _0 F# p
8 v* s' D, R3 s; f( H(1)运动耐力下降引起的症状
3 n8 |4 y2 G) A9 ]
, i% f8 K# |1 s) }' R! }大多数心力衰竭患者是由于运动耐力下降出现呼吸困难或乏力而就医,这些症状可在休息或运动时出现。同一病人可能存在多种疾病,因此,说清运动耐量下降的确切原因是困难的。4 d0 N7 j' g$ ]! @" z) X1 X1 q; a
* [ A+ a( g7 L5 c4 `7 B" {- h(2)体液潴留引起的症状* Y/ l9 P& x b" j8 \9 t0 o
8 j: G) n, l! ~2 n1 _+ W患者可出现腹部或腿部水肿,并以此为首要或惟一症状而就医,运动耐量损害是逐渐发生的,可能未引起患者注意,除非仔细寻问日常生活能力发生的变化。/ N7 f' E" w$ G
$ K8 ~7 K& c F
(3)无症状或其他心脏病或非心脏病引起的症状+ l1 n" D' Y4 Y3 y4 `; E
, D6 j: |+ J3 U( i0 {
患者可能在检查其他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或肺部或躯体血栓栓塞性疾病)时,发现心脏扩大或心功能不全表现。+ L' n- q3 j/ R. x" s6 ^0 c O. R" j, q
; M% h6 |, E$ F! E( r% m检查
3 X3 t7 i8 O3 o7 T3 V3 `0 A# \6 r% A, f0 _- P3 M0 [& e8 X9 M1 @
1.心电图1 i G; k; k' T, N5 G0 C
) o* A5 T! F6 S( J' Y) a1 s5 B, e常可提示原发疾病。, \9 C/ X6 }* W) o/ e# h
/ z# D4 i. c) s( R/ z
2.X线检查
; S1 n- q6 u0 |4 l9 F x) N: `& I$ O: ~/ _- Y4 o
可显示肺淤血和肺水肿。
, f) `* J+ j X8 a, h( w6 B6 A) [7 c& @7 v' C/ \
3.超声心动图, p5 C6 Q7 G2 J
4 z" ~& J4 n, ]2 c2 d, \* e可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心瓣膜状况、是否存在心包病变、急性心肌梗死的机械并发症、室壁运动失调、左室射血分数。1 O( m8 u* J9 K3 O' L' [
) l" [' g* F% }. `- J6 U/ A3 S4.动脉血气分析! k8 @$ K+ ?# j7 J
! p- P! H" _3 v% w& ?
监测动脉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 m" O5 {# Z" D4 W& \
! R/ A5 { S! _8 t
5.实验室检查
7 [- |+ Q" y/ ]
* r/ }, a# |3 M$ v# s) i% e血常规和血生化检查,如电解质、肾功能、血糖、白蛋白及高敏C反应蛋白。( Y2 P. y3 F/ f+ Y5 t2 A/ p( o
* d- K$ {$ D+ f+ i4 S# g7 ~6.心衰标志物4 x& @$ c, W2 m1 l2 ]
! `2 t0 p" b7 {7 c8 e诊断心衰的公认的客观指标为B型利钠肽(BNP)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的浓度增高。# O. M6 M- m0 n
& m$ y9 O6 C) X1 {7.心肌坏死标志物 P/ y$ q6 r0 p* n& B3 `
- P) ~( i' ] V: Q6 `. u3 u" k- l
检测心肌受损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的标志物是心肌肌钙蛋白T或I(CTnT或CTnI)。' H" ?! e( L0 ]; k8 B+ ~
; W6 J; U6 K$ \2 W, a3 J
诊断
1 |7 T) @4 O: t# _; ], e$ o2 G
1 K( t, w1 a2 X% C( O; z4 m根据患者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基础心血管病的病史,有休息或运动时出现呼吸困难、乏力、下肢水肿的临床症状,有心动过速、呼吸急促、肺部罗音、胸腔积液、颈静脉压力增高、外周水肿、肝脏肿大的体征,有心腔扩大、第三心音、心脏杂音、超声心动图异常、利钠肽(BNP/NT-proBNP)水平升高等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的客观证据,有收缩性心力衰竭或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特征,可作出诊断。
, ?5 S$ m' r% _: ^" I" z. I8 }, ~+ s! n* U4 t
治疗
- a; h6 I2 z( Q4 i! d1 X5 g
1 a. D4 i% J: m' [9 A1.急性心力衰竭
3 K) S$ N9 t$ f; O* @$ w8 i C4 x* J+ q9 \7 D* Z' |2 K! B
一旦确诊,应按规范治疗。
* o( b7 z- E; o! y" o& |# ?9 D
+ {8 D4 B* a1 e T1 J1 r(1)初始治疗经面罩或鼻导管吸氧,吗啡、攀利尿剂、强心剂等经静脉给予。
/ m6 M9 _$ G, ^- J8 K, w$ F6 U
(2)病情仍不缓者应根据收缩压和肺淤血状况选择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正性肌力药、血管扩张药和血管收缩药等。
* N, W: k+ t+ K" M' F) {& E; Z8 J! @4 D
(3)病情严重、血压持续降低(<90mmHg)甚至心源性休克者,应监测血流动力学,并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机械通气支持、血液净化、心室机械辅助装置以及外科手术等各种非药物治疗方法。
( w$ _# _, U$ c% ]7 I' C1 ^9 P6 N- {: O: f- R# P) r# A
(4)动态测定BNP/NT-proBNP有助于指导急性心衰的治疗,治疗后其水平仍高居不下者,提示预后差,应加强治疗;治疗后其水平降低且降幅>30%,提示治疗有效,预后好。
X: M" }. `8 n. m
, O- {6 r: b8 b) I4 V; n( L% ~(5)控制和消除各种诱因,及时矫正基础心血管疾病。
X" @. ?" v: B( Y. d" B; P; O4 a N- a8 e1 {- q4 E, u
2.慢性心力衰竭
; V* \- x# j P. [1 B4 |5 o8 n7 L, q q2 G
慢性心衰的治疗已从利尿、强心、扩血管等短期血流动力学/药理学措施,转为以神经内分泌抑制剂为主的长期的、修复性的策略,目的是改变衰竭心脏的生物学性质。
! V5 @8 T! |0 z- L( ]4 k+ |
. L( N5 v0 }2 w4 g, v$ `7 L, g/ D(1)病因治疗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调脂药物进行冠心病二级预防。
/ y2 L- y% p3 G1 T, O' C1 S' E0 e
; @/ a% `- u2 Q N# U6 r(2)改善症状根据病情调整利尿剂、硝酸酯和强心剂的用法用量。; {* X8 [ J: S: e' l. }
e% \2 ?0 j0 j# ]" x. d(3)正确使用神经内分泌抑制剂从小剂量增至目标剂量或患者能耐受的最大剂量。: A4 I3 `2 ?; l2 I
; T$ m5 t6 y1 V( [, A
(4)监测药物反应①水钠潴留减退者,可逐渐减少利尿剂剂量或小剂量维持治疗,早期很难完全停药。每日体重变化情况是检测利尿剂效果和调整剂量的可靠指标,可早期发现体液潴留。在利尿剂治疗时,应限制钠盐摄入量(d)。②使用正性肌力药物的患者,出院后可改为地高辛,反复出现心衰症状者停用地高辛,易导致心衰加重。如出现厌食、恶心、呕吐时,应测地高辛浓度或试探性停药。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每1~2周增加一次剂量,同时监测血压、血肌酐和血钾水平,若血肌酐显著升高[>265.2μmol/L(3mg/dl)]、高钾血症(>5.5mmol/L)或有症状性低血压(收缩压<90mmHg)时应停用ACEI(或ARB)。④病情稳定、无体液潴留且心率≥60次/分钟的患者,可以逐渐增加β受体阻滞剂的剂量,若心率<55次/分或伴有眩晕等症状时,应减量。
- a; M7 ~& y' k: l" N8 l% D% y2 [% y
(5)监测频率患者应每天自测体重、血压、心率并登记。出院后每两周复诊一次,观察症状、体征并复查血液生化,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病情稳定3个月且药物达到最佳剂量后,每月复诊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