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sina.com.cn/s/blog_b111c77d01013w6z.html/ Q6 A O# H0 |$ a+ v! J
4 Z& B& ^) z/ P+ V: ~2 a) P
医生怎样对待不懂的东西—一个癌症患者的重生手记(10)(2012-10-16 10:53:08)转载▼标签: 杂谈
& e0 D" Q) q! r5 s! H' R 没有人可以无所不知。让我意外的是,大多数医生竟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来对待自己不懂的东西。他们也许觉得对病人承认自己不懂是一件丢脸的事!0 Y. Q3 N# Q5 j, T/ f& `
' v6 G4 l. ~3 f9 v/ M
, Z' F9 _3 z* y! M
% o6 H' @8 P, n 有了如此一番经历之后,妹妹忽然销声匿迹。那天下午她没来看我,晚上也没有来。到了午夜,她忽然打来电话,口气异常兴奋。她说,我脑子里的病灶和肺部病变很有可能没有关联。( |8 Y2 {& q4 u8 [, r
! S7 w5 B6 f7 F$ R 她的依据是我的最新一次“频谱扫描”。4 S# P/ B, x8 X
* _+ F& c/ I, d1 O 我们是在两天前拿到这个检查报告的。当初上海的诊断虽是“一边倒”的悲观结论,但华山医院的周良辅教授还格外慎重地建议我补做这项检查,他说,这有助于进一步鉴别脑瘤性质。两天来晓东拿着这堆胶片踏上新一轮求医之路,希望真能有所收获,却不料北京的医生们对它并不在意。他们中的多数人甚至连看也不看。0 K$ V( r8 S0 M- u$ n
; J: V/ I+ E4 _
我们又惊讶又奇怪,不明白医生们为什么对这个新的检查结果如此冷淡。直到北京医院的李金大夫对我承认了一个事实:“真对不起,我还看不懂它。这是个新技术,引入中国的时间不长。”
& M$ f# o: @) h# l% Z5 w0 d: n0 i8 z# b, s
她的语气充满真诚和歉疚,让我感动之余又恍然大悟,终于明白原来专家们也有不懂的东西。我忽然意识到,那些医生的冷漠,也许不是因为这一检查结果无足轻重,而是因为他们不懂。' T2 u5 X# t+ t; m. {8 X5 M
: d' V! X( f! A4 q1 }% s" w 我对发现这一点并不意外,因为没有人可以无所不知,就算最权威最有学识的专家也是如此。我看到了善于学习新事物的医生,比如周良辅大夫;也看到了勇于承认自己有所不知的医生,比如李金大夫。可惜这样的医生并不多。' x& N, m' f& S9 a4 X5 J/ h' L
% r4 S$ O4 K& y. j
让我意外的是,大多数医生竟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来对待自己不懂的东西。他们不能持续地学习新知识,以弥补自己不足,甚至不愿承认自己也有不懂的东西。他们也许觉得对病人承认自己不懂是一件丢脸的事!9 n! g- C: {/ H% f [
+ \8 R, @9 }* b; X& V7 B
妹妹来到北京后拿到这些脑片。她做的第一件事是跑到京城最大的新华书店,买来一本专门论述“频谱扫描”技术的书。北京半日的求医经历让她失望,这一回她决定依靠自己。
- F$ }2 V2 O" v% f, V7 Y n4 W ^& W j
整个下午和晚上,她都在阅读这本书。书比砖头还厚,很难读,但她很快弄懂了其中要害。她把我的脑片一一展开,摊在床上,仔细比照,结果发现,这项检验还真的有助于判断颅内病灶的性质,就像周良辅教授说的一样。
# Q' t) {7 r" S" a9 G$ P
( f2 I5 g- G+ m, D% H# b* r 那天午夜,在经过8个小时的研究之后,她得出了自己的结论。9 g0 L8 g% E6 j- h, T% a
+ Z! M- R. d) Q! [8 Y0 c8 V
“就算它是肿瘤,也是良性的可能性大。”她在电话里对我说。
: E* e3 `& p, e. O1 x+ `2 [
5 d2 C. i0 Q, C 这结论和国内医学专家们的诊断是如此不同,指着两个完全相反的方向。2 P0 H1 l5 X" W2 c0 ]! [ W
$ Q% I1 b+ C# v) o- k% I0 Y) x [/ J$ S
次日清晨,这姑嫂二人再次走出家门寻访名医。妹妹揣着她的研究结果,满怀虔诚和信心。开始的时候,她态度谦恭,用一种求教的口吻说出自己的看法。但在看到专家们的不屑一顾时,她强硬起来,依仗着刚刚学来的新知识一个接一个地提出质疑。( o6 Y' B6 H+ t7 ?/ o
5 z: x, P3 |/ ` w9 d* ~
然而专家们照样态度消极。悲观的看法仍然占据压倒的优势。他们坚持自己的结论:“良性的可能性很小”。对于妹妹的质疑,他们不是根本不听,就是搪塞了事。这也难怪,职业习惯始终都在暗示他们,在自己的圈子里,只有他们自己才拥有不可动摇的权威,病人和病人家属都没有发表意见的资格,只有俯首帖耳的份儿。他们知道面前这个人也是医学专家,但当他们听说她的专业是“糖尿病”时,就居高临下地一笑了之。很显然,她根本不具有挑战他们的资格,所以她的意见不需考虑。
. Y: @* J3 X# c& E( s+ r7 E, l- K4 x8 `- N
“你相信谁呢?”晓东问我。( m, _0 A7 i% ?' N ?$ I6 E$ N
: [, f# ~1 P7 d, N “当然相信我妹妹”。我回答。
, y3 k: O m9 P2 P+ `$ X6 q1 h5 ~& O2 {5 \! y% p O9 P6 L
“你不会是只想听好话吧?”晓东再问。她在过去的两周里被那些专家给吓坏了,对这突如其来的乐观消息一下子还无法适应。/ H( p, V# ^# N- l/ V4 W1 x
* u: `7 j+ Z3 p8 t' M- W6 y “不!”我说。
7 E8 z, h8 V p3 \- |$ k! S! H D+ a! q7 T* l
我接着叙说我的理由:我不懂医,但我了解妹妹。她在脑神经医学领域里不是行家,但她是个糖尿病方面的专家。最重要的,她是一个肯接受新事物和善于学习的人。过去20多年,她的治学严谨和卓有成效在全世界的同行中获得了尊重。她可能会因为无力解决一个问题而茫然无奈,但她决不会因为自以为是而导致一个错误结论。还有更重要的,她是我妹妹。她在这件事上投入的不仅是智慧和专业学识,还有感情和责任心。那些专家行医只不过投入了他们的时间――短暂的、以金钱来计算的时间,而妹妹投入的是全部心血。她也有可能犯错误,但她犯错误的概率一定要比那些专家小得多。
+ F2 k: C! w. G0 x5 M F' z. ? |! X0 y' ~# m( j. E
后来的事情证明,这恰恰是我的疾病诊断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 j1 |+ n+ G3 e6 k6 l
* K5 ]9 F& W3 l) S9 M2 ?$ _: a (待续。摘自《重生手记》)
1 B( A0 j0 r3 k' D8 v
% T% r" u0 D/ J |